top of page
天灸 TCM

中藥有科學基礎嗎

傳統中醫學建基於陰陽學說。陰陽學說認為陰陽可以對立制約、互根互用、消長平衡及相互轉化。人體的陰陽平衡標誌身體的健康(包括體內臟腑筋脈,以至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狀態)。當人體陰陽平衡狀態因各種原因而失去相對的平衡協調,出現偏盛或偏衰的情況,人就會生病。
  

這個說法,常常被中國以外的醫學專業人士所懷疑,認為其虛無飄渺。然而,陰陽學說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,其實有其完整而嚴謹的邏輯思維。

中醫藥研究的一個的新的術:雙向調節,可能是一個讓我們更加了解陰陽學說的方法。每種中藥往往都含有多種成分,在人體可產生多靶點協同作用,因而能在體內產生不同或者截然相反的作用。以田七為例,它具有止血和活血兩種功能。表面上看,止血活血看似互相矛盾,但人類的血液要有適當的凝血能力,同時要保持血流暢通,才能保持健康。所以止血與活血實質並無矛盾之處。

時至今日,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,已經憑藉生物技術的幫助,來證明其所使用的藥物具有合法科學基礎的價值,並彰顯這是尚未被充份利用的療法。為了證明中藥能有效治療疾病,科學家使用當代技術來改進藥物品質標準,並讓國際學術界相信傳統中藥有著堅實的證據基礎。

科研人員一直在嘗試分用生物技術析傳統藥物的活性成分。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,因為許多草藥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相當複雜。

 

有些科學家評估大量藥物萃取物和化合物的各種分子活性及屬性。有些研究人員則發現,山草藥化合物不同成分之間相互作用的複雜性,而非它們的個別屬性,才讓這些化合物如此有效。

科研如何證明中藥有效?

為什麼中醫講求及早治療?

疾病的早期,機體正氣比較盛,及時早期治療,患者容易收到較好的療效,能儘快地解除疾苦。否則,隨著疾病的越趨嚴重,病情複雜多變,虛實互見,寒熱錯雜。如延遲醫治,往往給治療帶來許多困難。

為什麼中醫治療同一種疾病,有不同的方式?

中醫採取異法方宜治則,認為治療疾病不能固守一法,對不同的個體、時間、地域等情況應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,方為適宜。這種因人、因時、因地制宜的治療原則,是治病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。

1.因人制宜 - 根據病人的性別、年齡、體質等不同特點,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,稱「因人制宜」。以性別為例,女性區別於男性,在於有月經懷孕、產後等生理現象,因此治療用藥時必須加以考慮。

 

各人年齡不同,生理機能及病變特點亦有差別,老年人血氣虛少,機能減退,患病多虛證正虛邪實,虛證宜補,而邪實須攻者亦應慎重,以免損傷正氣

 

不同體質間也有強弱、偏寒偏熱之分,以及有無宿疾的不同,所以雖患同一疾病,治療用藥亦應有所區別,陽熱之體慎用溫補陰寒之體慎用寒涼等。

2,因時制宜 - 四時氣候的變化,對人體的生理功能、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,醫師會根據不同季節的時令特點,以考慮用藥的原則,稱「因時制宜」。如春夏季節,陽氣升發,人體腠理疏鬆發散,治療應避免開泄太過,耗傷氣陰;而秋冬季節,陰盛陽衰,人體腠理緻密,陽氣斂藏於內,此時若病非大熱,應慎用寒涼之品,以防苦寒傷陽

3.因地制宜 - 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,來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,稱「因地制宜」。如中國西北地區,地勢高而寒冷少雨,故其病多燥寒,治宜辛潤;東南地區例如香港,地勢低而溫熱多雨,其病多濕熱,治宜清化。

 

因此地區不同,患病亦異,治法應當有別,即使患有相同病證,治療用藥亦應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。如辛溫發表藥治外感風寒證,在西北嚴寒地區,藥量可以稍重,而東南溫熱地區,藥量就應稍輕。

bottom of page